1.控制人员的污染散发。
人的鼻腔、口腔、皮肤、头发、衣服都会散发污染物。控制人员散发的污染,首先是控制进入净化车间的人数。与生产科研无直接关系,未经净化车间工作人员规范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净化车间。进入的人员应遵守净化车间的工作规范,穿整齐的洁净工作服,戴工作手套、口罩、头套,穿净化鞋,通过洁净通道进入。进出净化车间的人员应严格管理,如不允许进入净化车间工作时使用化妆品,定期洗澡,不允许在净化车间戴手表和首饰,不允许在进入净化车间前几个小时吸烟,不允许携带私人物品进入净化车间。除了尽可能减少人员散发的污染物外,空调净化送风的气流也是有效稀释、疏导和排放人员散发的污染物的重要手段。比如人员行走的通道是散发污染物的主要位置,在这个地方设置回到净化车间,使其他地方的污染物不易散发。
2.控制工艺设备和工艺产生的灰尘。
净化车间的工艺设备应选材精良,光洁耐磨,那些转动、滑动部位尤为重要,应尽量减少磨损和产尘。对产尘过程中应尽量封闭或设置围挡,并辅以排风,形成局部范围对净化室的负压,以限制污染物向净化室其它区域扩散。定期清洗、擦拭室内机械设备是必要的制度,也是减少积尘二次飞扬的有效措施。
3.相邻净化车间不同级别的压差。
防止从相邻洁净度较低的区域向净化车间传播污染的主要方法是保持高洁净度区域相对于低洁净度区域和低洁净度区域相对于服务区域和服务区域相对于室外有一个合适的正压值。根据不同情况,相邻房间的正压值在5Pa-10Pa左右。让不同洁净度的各级房间保持梯度压差,目的是当房间门关闭时,通过缝隙的气流流向从髙级净化车间流向低级净化车间,从低级净化车间流向走廊和服务区,然后流向室外。这样可以减少从室外到服务区,从服务区到低级净化车间,从低级净化车间到髙级净化车间传播空气中的悬浮污染物。正压值不是越大越好。很多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人员和材料通过门时,即使门两侧关门的压差高达50Pa~60Pa,也很难避免人员和材料在室内移动时,即使空气流向髙级净化车间传播,也会造成空气流入室内悬浮污染物流,也会造成空气流向内部分浪费。